这就是广东!
发表时间:2025年11月08日浏览量:
南海在上涨,珠江在下跌。这是祖国南端向海而升的热土。这是一扇敞开的门,浸泡在千年海风中。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市中心,与城市地标建筑Cantmark相映成趣。新华社发(谢惠强 摄)千年商都的烟火与现代经济的繁荣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岭南独特的形象。正是广东,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,谱写着奋勇争先的奋斗故事。汽车在深中通道上行驶。新华社记者毛思谦摄 1广东背靠南岭,面临南海。古称“岭南”。开放、让步是这片土地的底色。有人说,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广东。它都是 int国际的、本土的、现代的、传统的、温柔的、坚强的、热情的、奋斗的……广州海心桥及周边风景。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融合,广东渗透在广东的血液里。它保留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元素,同时吸收了许多英语借词。这种独特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广州的大融合。游客参观永庆坊。新华社记者 陈硕 这张摄影的美妙之处也在这里。潮汕的每一个祠堂都承载着每个家庭的故事。这是潮汕人对家乡的依恋。当你看到霍尔霍尔时,你就看到了历史。你看客家建筑体现了客家人坚强的精神和团结的精神。家庭理想、和睦相处的文化,在层层叠叠的客家建筑中代代相传。客家建筑中依然能感受到怀旧的回声。新华社摄ews社记者黄国宝,山与海相拥,成诗。岭南文化在这里蓬勃发展。广府人的包容、潮汕人的精致、客家人的坚韧,交织成多元共生的文化景象。梅花桩舞狮表演。新华社发(黄继明 摄)当激动人心的鼓声响起时,“唱英树的小女孩”庄恩琪变得非常专注。他举起木槌,向队员们奋力跳舞。他小小的身躯,爆发出巨大的能量。 “我要和百岁老人跳舞!”柔和的声音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自豪。庄恩琪(前)跳着迎松舞。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山海有形,文化有灵魂,无尽的大爱是最好的传承。 240多年前,粤南地震响起春雷。经济特区崛起,珠江跃升。拥有千年商业基因的广东,血液里写着“敢为人先”。今天的广东依然领先。 2024年,广东省GDP将突破14万亿元,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,续写深圳前海石材的“春天故事”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谦 摄 “通过广交会这个平台,我们的业务拓展到了世界各地。”第138届广交会已经结束。到会境外采购商超过31万人次,较上届增长7.5%,创历史新高。第138届广交会风光。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勤劳务实的广东人民深知,制造是根,创新是魂。珠江口两岸,万吨级船舶日夜穿梭于中欧之间,从广东航行到深圳湾的世界,无人机天空升起,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。无人机灯光秀。新华社记者毛思前摄 数字工厂、智能装备、绿色能源……正在形成这个地球新的“强国”:华为、比亚迪、腾讯、格力、TCL、大疆……实验室和产业链衬托出广东智造横琴金融岛的硬核背景。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开放广东用更高水平的“带进”和“走出去”,打造广州港出海强、南沙港区新格局。新华社发布了3位热爱坚持、懂得生活的广东人。当地流行一种文化——“叹早茶”。这里的“呼吸”一词意味着品味和享受。喝普通的茶,可以品味热闹又平静的生活。清晨,卡耶茶馆的灯光亮了起来有虾饺、凤爪、肠粉、快包……“Do you have tea(有茶吗?)”一句问候唤醒了最粤式的虾饺。潮州的巷弄里,弥漫着工夫茶的香气。佛山的夜市很香。湛江的海鲜摊位上炭火熊熊。在广州的凉茶店里,老邻居聊着新故事。茶艺师展示潮州功夫茶冲泡方法的点茶流程。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。广东的街道充满了生机。它把生命藏在美食的烟火里,藏在前进的每一步里。徐闻港的夜景。新华社刊登了一张照片,一半是山海,一半是五彩缤纷的烟火。珠江潮唱着从前的日日夜夜,也唱着远山大海为序。奋斗之笔,总能写出新的诗篇。深圳湾体育中心及周边崎岖的道路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谦 摄 祝你广东!明天会更好! 
